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盆地中常赋存的地热矿产资源可部分替代化石燃料,提供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重要途径。重庆位于四川海相沉积盆地及盆缘山区,地热水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为“温泉之都”。重庆属于中上扬子板块,从构造角度对整个重庆地区中深层水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对于理解重庆地热水及矿产资源的形成机理至关重要。
杨平恒教授课题组在重庆主城区和渝东南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系统收集了重庆地区的地质调查资料,以及地热井、油气井的勘探和完井报告,研究了地质构造影响下重庆中深层地热水物理化学特征和地热水资源赋存规律。研究发现,江南造山带从渝东南向西北传递的构造应力,以及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从渝东北向渝西南传递的构造应力,使重庆构造剥蚀程度和地层开放度沿同一方向减弱,导致热储层温度依渝东南(82±15℃)、渝中西部(78±9℃)、渝东北(55±27℃)递减,大气降水对含水层影响程度、水物理化学特征、平均循环深度也发生类似的变化趋势。自上三叠统陆相碎屑岩沉积开始,重庆所属的水文地质旋回处于沉积地层上升的剥蚀淋滤期,中深层地下水仍存在前一水文地质旋回残存的同生沉积变质海水与现在降水动态交替的现象。该研究成果科学阐明了地质构造对重庆中深层地热水赋存及物理化学演化规律的控制,为重庆地区未来中深层水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成果也可为世界其他海相沉积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系统的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渝东南渝东北中深层地热水循环概念模型图
以上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Influence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occurrence of middle-deep groundwater in Chongqing, Southwest China(地质构造对重庆中深层水物理化学特征和水资源赋存的影响)在线发表在TOP刊物Journal of Hydrology上,该期刊2021年的影响因子为5.722。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生张洁茹,杨平恒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工作得到自然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批准号KDL202102)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批准号XDJK2018AB002)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ydrol.2022.127782